网站导航   4000-006-150  
小站教育
GMAT成绩单完美解读
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:30天 525878名,今日申请3461人    备考咨询 >>

解答GMAT数学难题 考生必须掌握这几个思路

2014年06月26日14:51 来源:小站整理
参与(0) 阅读(2238)
摘要:小站教育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必须要掌握的GMAT数学解题思路介绍,供各位备考GMAT的考生们参考使用,希望考生们积极做好备考工作,及时调整好考前状态。另外,大家在GMAT数学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的看清原题,紧紧围绕着原题进行答题。小站教育老师建议大家在备考GMAT数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词汇的积累。最后祝大家在GMAT数学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!

在解某些GMAT数学题时,往往并不是靠复杂的运算来实现的,而通过一定的GMAT数学解题思路往往能够非常方便的得出结论或者选择答案,为此小站教育特收集整理了六大GMAT数学解题思路,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解答GMAT数学难题 考生必须掌握这几个思路图1

分类讨论思想

所谓分类讨论,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,我们就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,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,得出每一类的结论,最后综合各类的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。实质上分类讨论是“化整为零,各个击破,再积零为整”的策略。分类讨论时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、方法与技巧、做到“确定对象的全体,明确分类的标准,分层别类不重复、不遗漏的分析讨论”。

转化与化归思想

所谓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,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,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,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。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化为简单的问题,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的问题,将未解决的问题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。

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,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化与化归,数形结合思想体现了数与形的相互转化;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、方程、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;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,以上三种思想方法都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具体体现。各种变换法、分析法、反证法、待定系数法、构造法等都是转化的手段,所以说转化与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。

解答GMAT数学难题 考生必须掌握这几个思路图2

递推思想

递推思想为:通过已知条件,利用特定关系逐步递推,最终得到结果为止,其核心就是不断的利用现有信息推出新的东西。

换元法

换元法又称变量替换法,即根据所要求解的式子的结构特征,巧妙地设置新的变量来替代原来表达式中的某些式子或变量,对新的变量求出结果后,返回去再求出原变量的结果。换元法通过引入新的变量,将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,使超越式化为有理式、高次式化为低次式、隐性关系式化为显性关系式,从而达到化繁为简、变未知为已知的目的。

数形结合

数形结合的思想,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,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,通过对图形的认识,数形结合的转化,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,形象性,使问题化难为易,化抽象为具体。通过“形”往往可以解决用“数”很难解决的问题。学会数形结合,特别是在做几何、集合或概率方面的题时,将数转化为形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,常常能够帮助考生准确迅速地解题。

函数与方程思想

方程思想是通过对问题的观察、分析、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中,具备标新立异、独树一帜的深刻性、独创性思维,将问题化归为方程的问题,利用方程的性质、定理,实现问题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,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。函数的思想是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,通过类比、联想、转化、合理地构造函数,建立函数关系,利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,然后去分析、研究问题。

以上就是我们小站教育为各位考生整理的必须要掌握的GMAT数学解题思路介绍,希望考生积极做好备考工作,及时调整好状态,争取在GMAT数学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!

特别申明:本文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@zhan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GMAT备考资料免费领取

免费领取
看完仍有疑问?想要更详细的答案?
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
获取专业解答

相关文章

2016年GMAT考试题型和解题策略完全汇总 GMAT和GRE哪个更难?4个方面详细解答 2016年GMAT考试各项收费完全汇总介绍之官方收费篇 揭秘GMAT考试成绩不为人知的3个秘密 【2016GMAT备考】报名培训班利弊彻底分析 考生怎样在GMAT考场上完全发挥实力?3大技巧讲解 GMAT考场必备的5个细节小贴士分享 GMAT考场上紧张怎么办?4种实用应对技巧来帮忙

专题推荐

日排行
周排行
版权申明| 隐私保护| 意见反馈| 联系我们| 关于我们| 网站地图| 最新资讯
© 2011-2024 ZHA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3042692号-23 举报电话:4000-006-150
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180682